宋希濂(1907年4月4日—1993年2月13日),字荫国,汉族,湖南湘乡人。黄埔一期生,国民党陆军中将,曾任国民革命军第71军军长、第11集团军总司令、新疆省警备司令、华中“剿匪”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。
2021年6月16日,是黄埔军校建校97年的日子! 1924年1月24日,孙中山在广州举行的国民党一大上正式下令筹建陆军军官学校,学校全名为: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,随后亲自将校址选定在广州市东郊的黄埔岛上(今黄埔长洲)。
张耀明(1905年1月19日~1972年10月11日),陕西临潼人,黄埔军校一期毕业,抗日爱国将领,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,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旅长、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陆军第38军军长、南京首都卫戍总司令、黄埔军校第三任校长等职。
关麟征(1905年4月7日—1980年8月1日),原名志道,字雨东,汉族,陕西鄠县(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)人。国民党陆军中将,参加过东征北伐、抗日战争,曾任黄埔军校第二任校长,国民党陆军总司令。
周士第(1900.9.9—1979.6.30),广东乐会(今海南琼海)人。中国共产党员,参加过北伐战争、南昌起义、长征、百团大战,指挥晋北战役,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、太原战役,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。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。
余程万(1902年5月24日-1955年8月27日),号坚石,广东台山白沙镇涨村宁兴村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及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系,国民党军高级将领,抗日名将。
王尔琢(1903年1月23日—1928年8月25日),又名蕴璞,湖南省石门县人,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,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,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。
刘畴西(1897年3月28日-1935年8月6日),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,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、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。他在第一次东征光荣负伤,失去左臂,在多次反“围剿”作战中屡立战功,被誉为“独臂将军”。在多次反“围剿”作战中屡立战功、授予二级红星军功章,革命烈士,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之一。
黄维(1904年2月28日~1989年3月20日),字悟我,江西贵溪人。黄埔军校一期生,国民党陆军中将。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。1975年,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赦,后任全国政协委员,致力于国民革命军军史研究。